中外環保專家齊聚成都 為大氣污染防治獻智助力
更新時間: 點擊:1690 所屬欄目:行業動態 Update Time: Hits:1690 Belong Column:INDUSTRY DYNAMICS中外專家支招大氣污染防治
中國大氣環境有什么控制對策?在主旨報告環節,中外專家學者就相關話題進行了專題報告。
“近年來,我國大氣污染治理工作取得明顯進展,2013年至2016年淘汰落后煉鋼煉鐵產能1億噸、水泥2.3億噸、累計關停能耗高、污染重的落后煤電機組約1500萬千瓦。配合出臺的一系列密集政策,大氣環境管理能力穩步提升?!眮碜灾袊h境保護部的李陽對中國大氣環境形勢與控制對策進行了介紹,她表示,堅決打好“藍天保衛戰”,下一步我們首先要推動落實《大氣十條》和約束性指標,即全面實現《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收官工作,加強監督考核和評估。其次要突出抓好燃煤鍋爐、工業、機動車、聯防聯控、重污染天氣等方面重點任務落實,并強化科技支撐,做好源解析等工作,提升大氣污染防治科學化、精準化水平。
“我們也面臨著和中國一樣的空氣污染問題?!泵绹h保署的Dale Evarts談道,美國的空氣污染治理從防治措施、評估體系、科技研發、協同合作多方面入手。盡管中美自然地理條件有所不同,空氣質量評價體系也有差異,但是一些共同的措施建議還是值得分享,“首先要設定可衡量的目標和路線圖,其次要收集和及時公布信息,第三要鼓勵公眾參與,第四在保持清潔區域更加清潔的同時,利用可控的高科技手段清除污染區域的污染,另外要確保責任落實,并推進培訓制度?!?
專家觀點
四川以揚塵源、機動車、燃煤源等為主要排放來源
研討會上,環保大咖們擺數據、講實例,通過精細可靠的科學分析,充分論證了自己的觀點,并提出一系列意見和建議。
“目前,我國空氣污染面臨冬季霧霾問題和夏季臭氧污染雙重挑戰?!痹诒本┐髮W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張遠航看來,臭氧的治理難度大于PM2.5,而且影響更大,在珠三角地區,臭氧已成為大氣污染防治的重點。他提到,空氣質量若要實現持續改善,管理決策應從總量減排為主轉向多目標約束的目標管理。
四川省環科院大氣所所長、高級工程師陳軍輝利用數據圖表對四川盆地大氣污染特征與成因進行了分析:“從氣象條件看,近年來,降水方面全省降水呈逐年減少趨勢,空間分布上呈現‘東多西少’的局面,降雨天數由西南向東北逐漸減少;溫度方面,全省溫度整體呈上升趨勢,冬季上升趨勢顯著,空間上呈現東高西低的特征,差異顯著。風速方面,全省風速整體較小,且整體呈減小趨勢??傮w說來,氣象條件越來越不利?!绷硪环矫?,全省對成都平原城市群、川南地區城市群、川東北地區城市群等主要城市群開展了大氣源解析工作。結果顯示,成都平原二次污染較為嚴重,揮發性有機物較高,機動車、燃煤、揚塵源為主要排放來源。
“由以上我們可得出結論,四川省不同區域源解析和源清單結果有較好的一致性,均以揚塵源、機動車、燃煤源、工業過程源等為主要排放來源,表明四川省相比于其他發達地區灰霾污染成因更為復雜。其次,四川省的氣象特點為風速小、濕度大、邊界層高度低,整體擴散能力弱,氣象條件較差?!标愜娸x總結道。
聚焦成都
控制機動車污染是關鍵
據了解,本次會議自舉辦以來是首次在成都召開。會上,不少專家學者也將目光聚焦到了成都的大氣環境。
“成都市的機動車保有量目前已居全國第二。近年來,我們對機動車的研究力度也越來越大。從2008年開始,成都完成了中心城區機動車排氣污染現狀及控制對策研究、在用輕型客車排氣污染檢測,正在進行大氣污染源排放清單建立及更新工作,其中移動源為重要組成部分?;趯I模型,我們對成都中心城區6個大氣常規監測點位進行模擬分析表明,機動車是成都市中心城區環境空氣中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污染的主要來源?!背啥际协h境保護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譚欽文介紹,從2007年開始,成都市環科院與南開大學長期合作開展成都市大氣顆粒物來源解析工作,根據2015年成都市PM2.5綜合源解析研究結果顯示,移動源(道路移動源和非道路移動源)是最大的貢獻源,由此控制機動車污染成為成都市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重點內容。
“成都對顆粒物PM1的研究比較少,由此我們選擇它進行研究。通過采樣分析得出,PM1濃度夏季較低,冬季較高?!背啥夹畔⒐こ檀髮W教授葉芝祥就成都市大氣顆粒物(PM1)污染特征及來源分析做了分享。通過對其離子濃度、元素組成等方面的分析,他建議,成都在大氣污染防治中,除了要控制氮氧化合物的排放,還要控制氨、揮發性有機物以及二氧化硫。